前言闡述
進了生殖中心,陰超是我們每個姐妹的常備檢查項目,然而當檢查結果拿到手,我們的心裏就開始有疑問了:
「這個內膜ABC是什麽意思?她的內膜是A,我的是B,是我的內膜比較差?」
我今天的B超單上顯:右側卵泡長到19,但是內膜是9.3b,醫生安排後天人授,這還沒排卵內膜就變成b級了,等排了豈不是要變c級啊,聽說b,c級內膜不容易懷上,是不是啊?
報告單上的ABC市內膜評分等級嗎
我們常說的「ABC」是子宮內膜的分型。子宮內膜會隨著月經周期的變化,在B超下呈現不同的形態。在月經周期不同的時間段,我們的子宮內膜在B超下具有不同表現。
月經期:由於月經期內膜脫落,宮腔積血、含有內膜碎屑,在超聲上子宮內膜線常常分離,無固定形態,故無法測量其厚度。此時測定子宮內膜厚度並無意義。
卵泡早期(第7~10天):此時為月經剛幹凈時,子宮內膜為增生期起始階段,是整個周期內最薄的時期。最薄時形成一條強回聲線,通常描述為「線性」,厚2~4mm左右,周圍有聲暈。
卵泡中期(第11~13天):隨著卵泡的發育,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,子宮內膜逐漸增厚(4~8mm),B超下內膜功能層表現為暗色,宮腔和前後基底層線表現為淺色回聲,構成「三線征」,又稱「嘴唇樣」,我們稱之為「A」型內膜。
卵泡晚期和排卵期(第14~15天):此時由於卵泡發育速度增加,雌激素快速升高,內膜亦加快增長,於卵泡成熟並排卵前1天增長到9~12mm左右。隨著內膜的增厚,B超下見內膜回聲逐日增強,原先的「三線」變得模糊不清,功能層與基底層的界限不明。我們稱之為「A-B」或「B」型內膜。
排卵後黃體期(第15~28天):排卵後在黃體分泌孕激素的作用下,子宮內膜呈分泌期改變,內膜腺腔裏充滿了分泌的糖原。此期內膜厚度可有少許增加,B超下見內膜轉變成均勻高回聲,宮腔線消失,但輪廓清晰,稱之為「C」型。
卵泡和內膜之間就像一年四季的輪回,周而復始,兩者同步生長,內膜的厚度和分型都與卵泡的生長、發育、雌孕激素水平的變化有最直接的關系。
如果卵泡沒有發育的時候,僅僅觀察內膜,厚度常常是不會達標的。所以在月經期行B超檢查的患者,子宮內膜厚度<4mm是正常的,無需擔心。
在卵泡直徑達到18~22mm,一般最合適的子宮內膜厚度為8~14mm,子宮內膜形態可為「A」型或「B」型,或兩型的過渡期「A-B」型。如果內膜在周期中不能呈現周期性變化,持續呈「C」型,預示內膜的質量不良,胚胎可能很難著床。就像種子要生根發芽,除了種子質量要好,還必須有肥沃的土壤。
因此,常說的「ABC」型是指子宮內膜不同的形態,而不是一個級別評價。在輔助生殖過程中,我們更需要關註的是子宮內膜的厚度變化,在胚胎移植時內膜厚度達到9mm及以上,移植後可獲得理想的妊娠率。
子宮內膜增生分為三種類型
- 單純性增生 腺體數量增加,某些腺體擴張成小囊。腺體上皮一般為單層或假復層,細胞呈柱狀,無異型性,細胞形態和排列與增生期子宮內膜相似。進展為子宮內膜腺癌的概率為1%。
- 復雜性增生 腺體明顯增生,腺體結構復雜且不規則,由於腺上皮細胞增生,可向腺腔內呈乳頭狀或向間質內出芽樣生長,無細胞異型性。內膜間質明顯減少。發展為腺癌的可能性約3%。
- 非典型增生 在復雜性增生的基礎上,伴有上皮細胞異型性,細胞極性紊亂,體積增大,核漿比例增加,核染色質濃聚,核仁醒目,可見多少不等的核分裂像。發展為腺癌的患者占1/3。